【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的发展
从1994年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钢天线桅杆整体提升到前不久的上海大剧院钢屋架整体提升,是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与此同时,该项技术本身也在各项重大工程应用中不断完善,日趋成熟。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钢天线桅杆全长118m,总重450t,采用地面组装,整体提升的技术方案,并为此专门研制了一套液压提升设备。以φ15.2mm柔性钢绞线作为承重索具,120根钢绞线从标高350m的混凝土塔顶平台挂到地面,20只400kN的液压提升器分别布置在钢天线桅杆根部段四侧,托着一百多米的天线桅杆,沿着120根钢绞线同步向上攀升。在这一工程中,柔性钢绞线的采用使电视塔天线桅杆的长距离高空整体提升成为可能,钢绞线平均负载为每根3.75t;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MCS一96系列单片机与FX一2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网络,同时控制天线桅杆的垂直度和钢绞线的负载均衡,这一多目标控制策略了庞大天线桅杆的平稳提升。又由于提升器契形夹片的逆向运动自锁作用,使提升过程;锚具的主动松紧,又解决了提升器带载下降问题。在解决了这一系列技术关键之后,钢天线桅杆经80余小时、350m的连续提升,于1994年5月1日顺利到达预定安装位置,使其尾端达到468m的高度。
之后,该项技术又应用于北京西客站主站房钢门楼整体提升和北京都机场四机位库大型钢屋架提升等工程。西客站钢门楼长45m,宽28.5m,在地面整体拼装后,总重1800t。采用8吊点24只提升器(2000kN提升器16只,500kN提升器8只),336根钢绞线,钢绞线平均负载为每根5.35t,净提升高度43.5m,于1994年12月25日提升到位。
都机场四机位库全长300m,宽90m,钢结构屋架分为南、北大梁(各重1200t,跨度132m),中梁(重400t)及四片网架结构(每片重630t,80mx75m)等部分,分七次提升,钢绞线平均负载为每根4.3t和5.6t,提升高度为24m,于1995年10月全部完成。
在这两个工程中,次采用了多级计算机主从控制方式,以适应多吊点远距离同步控制的需要;特别是根据“东方明珠”工程的实践经验,并经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证实了钢绞线的负载自动均衡特性,从而免除了每根钢绞线上的引伸传感器,使传感检测系统了很大简化;同时,在研制的二代提升设备上,对液压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了进一步改进,使之简单、方便灵活。
较近,采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又对上海大剧院钢屋架实施整体提升。钢屋架长100m,宽90m,高11m,总重6075t,采用4吊点44只2000kN提升器,792根钢绞线,钢绞线平均负载又提高到每根7.67t,提升高度26.5m,于1996年7月2日提升到位。这是迄今为止整体提升的较大较重构件之一在这一工程中,进一步提高了第三代提升设备的模块化、标准化程度,使之成为可扩展系统。
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正是在诸多重大工程的应用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关键,逐步发展成为新颖和完整的成套施工技术—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二】、桥梁顶升施工时应注意事项
①顶升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排除管道中的空气,否则容易出现漏油、无法顶升的情况。
②由于上部结构质量不均匀,为防止在顶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平移、扭转、倾斜,考虑桥梁整体重心与所有顶升力合力的作用点要重合。根据各顶升点产生的实际位移量,来确定出各顶升点的荷载是否分布均匀,从而由液压顶升设备主控人员来确定对各千斤顶油压的调节使各顶升点位移量相对平均,从而顶升过程的同步进行。
③在顶升过程中,桥梁重心升高,解决支撑体系的稳定,也是方案设计需要的问题。
④为使桥梁梁体不产生应力集中,桥梁抬高时要通过监测分析,桥面整体的同步,均匀顶升。光由PLC系统自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顶升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很多,这就要由主控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调整各千斤顶的油压值,以便辅助PLC系统达到同步顶升。
⑤桥梁在顶升过程中处于一种漂浮状态,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千斤顶的竖直,这样必然产生部分的水平分力,为了液压提升装置施工的准确性和性,在顶升过程中对上部构造在纵横向采取限位与监控措施。根据施工经验分析,对于顶升过程中的纵向位移允许偏差,主要通过以下措施予以。
(1)通过集成系统的高度精度(+1mm)整体顶升的同步性,从而减少纵向分力的分配。
(2)加强观测。还要有人工布设多点进行位移监测,并及时报告主控人员,以便主控人员可以掌握顶升的位移及姿态。